际华新闻-5657威尼斯

【寻找最美一线职工】黄爱娟:三尺弄档间的“织女星”
作者:
发布时间: 2016-10-18

《工人日报》(2016年10月18日 02版)通讯员 吴浚卯 记者 徐新星
       人物检索:黄爱娟,女,新兴际华集团三五四二纺织有限公司粗纱挡车工。2014年获“际华杯”纺织工职业技能大赛粗纱工序一等奖,2015年获“中央企业技术能手”称号。

俗话说,“男怕进钢,女怕进纺”。从湖北襄阳农村出来的黄爱娟不仅进了纺织行业,还扎根“老虎车间”20余年。不仅如此,面对一些诱惑,她不为所动,用心于三尺弄档,成为同事佩服的“织女星”。

黄爱娟所在的前纺车间是大型棉纺织厂整个生产流程中工序最多、危险程度最大的岗位,俗称“大老虎口”的清花间、“小老虎口”的梳棉间都在这里。

黄爱娟早已习惯了车间震耳欲聋的机器声和蒸笼似的湿热,当班时,她必须手眼并用,快速完成操作,每天的工作极为疲劳。

1994年,刚来三五四二公司时,家庭贫寒的黄爱娟深知要想多出产品多增加收入,就必须提高操作水平、多看台。为此,别人都下班了,她仍然拿着棉条练兵,操作水平很快在同批进厂人员中率先达到了优一级,上班第一年就能看4台粗纱车,是别人的两倍。

后来,黄爱娟不只满足于“养家糊口”,对于技术的痴迷使得她对每个细小动作都要“抠”,不断优化巡回路线和操作手法,每个班都超额完成任务,每月产量超出千米左右。每年在公司和车间开展的操作比武中,她都是同工序的冠军。

粗纱是纺纱生产的源头环节,而粗纱挡车则是整个工序中的源头。在粗纱环节,运转中的棉条容易突然断开,如何最快最好地把它规范融接起来,是对粗纱值车工的考验。

那些看似普通的棉条比筷子粗,拿在手上却异常绵软,按照操作规范,要把它均匀撕开,撕开的棉条必须有8.5厘米左右的长须纤维,两块搭头纤维重叠处应该在5厘米左右,或长或短,织出的布就会过粗或过细,竹签包卷时要里松外紧,旋转360度,否则都不合格……

为了“拿捏”好这些棉条,黄爱娟反复摸索,浑身透着一股韧劲,最终,她比工友搓卷一个棉条要快两秒钟,“效率意味着效益”,这类“两秒钟”对于处于激烈行业竞争中的企业来说是非常难得的。

目前,落纱、并条、精梳等工序,黄爱娟都能游刃有余。这位防疵捉疵的高手,经手的产品从未出现过质量事故。

2015年10月的一天,黄爱娟在巡回时发现一桶棉条颜色有些异常,立马关了车,把棉条送检,检测结果是棉条错支了。但她依然不放心,害怕错支纱流到下工序,就赶紧跑到细纱车间查找那锭纱,这时有人说:“找不到就算了,可能就这一点点棉条有问题,不就是扣点钱呗。”但她说:“不是钱的问题,一小截粗纱最后不知要变成多少布啊。万一流到客户手中,我们的产品信誉度就会大打折扣啊……”倔犟的她,一个纱一个纱地查找,终于把那锭纱找出来了。

成为技术能手后,黄爱娟不忘身边的姐妹。她把自己多年来总结出来的一些“巧办法”毫不保留地传给她们,近90个徒弟中,不少人已成为班组的主力。

“一个徒弟成为一家私营棉纺企业质量负责人后,三次上门高薪聘请黄爱娟过去,均被她婉拒。”“家里拆迁,家人有意让她辞职把户口调回去,可以得到不少补偿款,她不肯。”近几年,行业不景气,队伍稍微有些不稳,但在三尺弄档里,在经纬之间,黄爱娟找到了人生的坐标。

文章来源:
同时转载于: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 

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:2023/10/21 00:25:03
网站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