际华新闻-5657威尼斯

国资报告:中央企业瘦身健体见成效 轻装上阵聚焦主业创一流
作者: 国资委网站
发布时间: 2021-02-22
       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,中央企业瘦身健体提质增效攻坚战传来捷报。2020年12月29日,国务院国有企业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、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翁杰明表示,2016年以来,央企职工家属区“三供一业”、市政社区管理等职能分离移交、教育医疗机构深化改革等基本完成;中央企业关闭退出钢铁产能1644万吨,煤炭产能1.19亿吨,提前完成去产能总体目标任务;截至2019年末,纳入“处僵治困”工作范围的2041户子企业已实现经营扭亏,近700户僵困企业实现市场出清,“处僵治困”取得决定性成果;所有央企管理层级控制在5级以内(含5级),法人总数减少比例超过30%,发展质量效益明显提升。

以改革成果衡量攻坚成效,中央企业挥别臃肿之身、低效之身、累赘之身、超负之身,以“精壮坚实”的改革步伐开启创建世界一流企业新征程。

壮士断腕出清无效产能

“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要点,是要增加有效供给,去除无效供给。”翁杰明表示。不难看出,剥离国有企业办社会历史包袱,处僵治困治理亏损企业以及产能压减,归根结底就是要去除无效低效供给,从而堵住企业“出血点”,根治企业出血源。

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和力度加速出清低效无效产能,各中央企业围绕自身问题和短板全面实施“内科手术”。

严重供过于求、几乎全行业亏损,这是2015年前后煤炭行业的真实状态。为主动退出煤炭落后产能,中煤集团“一企一策”化解突出问题。

中煤集团党委常委、总会计师赵荣哲表示,中煤集团涉及去产能的煤矿数量多、分布地域广、企业情况不一,工作推进难度大。我们立足实际,对于资源枯竭矿井,坚决予以关闭退出;对于能力富余的生产矿井,主动核减产能,延长矿井服务年限;对于停建矿井,积极探索减量重组方式,保护利用既有资源;对于个别多元股东矿井,按照市场化原则推进股权转让。

2016年以来,中煤集团关闭11座矿井退出产能2450万吨,核减6座矿井产能2306万吨,累计化解煤炭过剩产能4756万吨,超额完成去产能工作任务。

去产能的重点和核心是分流安置职工。本轮改革中,中煤集团坚持内部分流安置、外部就业创业并举,创新工作思路,不断拓宽安置渠道。企业自筹安置资金15亿元以上,确保人员分流安置工作有序开展。

鞍钢厂办大集体规模大、资产质量差、社会保障历史欠账大,是多年想要解决而未能解决的历史难题。

面对这项涉及15.3万员工的改革任务,鞍钢把实现好、维护好、发展好职工根本利益作为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,分类制定职工安置政策,开展广泛调研,结合企业实际,通过内部退养、协议解除劳动关系等方式因人施策、分类安置,得到了职工群众普遍认同和支持。

为实现改革改制与稳岗就业有机结合,鞍钢和地方政府共同努力,提供1591个再就业岗位,实现“在岗职工有岗位、不在岗职工有机会、特殊群体有保障”。

在地企协同合力攻坚下,2020年12月23日,鞍钢与鞍山市签订《鞍钢厂办大集体改革改制企业股权无偿划转协议》,110多户实施重组改制的企业股权正式划转鞍山市,累计安置集体企业职工和集体退休人员15.2万人,完成率99.56%,标志着鞍钢厂办大集体改革基本完成。

以问题为导向为累赘之身减负,中煤集团和鞍钢成为央企改革实践的一道缩影。在职工家属区“三供一业”、市政社区管理等职能分离移交、教育医疗机构深化改革方面,航天科技、航天科工等21家中央企业完成率均达到100%。在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方面,中国航发、中国石油等13家中央企业完成率达到100%。

标本兼治提升管理能力

管理是企业的永恒主题。面对机构臃肿、管理链条偏长、资本配置效率不高等问题,中央企业健科学管理之体,探索治本之道。

以压缩管理层级和减少法人户数为目标,企业打出了一套标本兼治组合拳。

以中国中铁为例,为了强化落实压减工作目标,企业压减发展质量不高的三级工程公司47户,剥离重组60余户非主业企业,累计压减规模小、效益差的非施工板块法人企业205户。

在法人户数做“减法”的同时,中国中铁着力在长效机制建设方面做“加法”。

对此,中国中铁副总裁任鸿鹏表示,今后要从四个方面实现常态化管控抓压减,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。一是要将常态化压减工作与聚焦企业的主业相结合,强化常态化压减工作的战略管控与战略管理,切实推动企业的高质量发展。二是将常态化压减工作与企业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相结合,通过体制机制改革释放活力和动力,进一步形成驱动企业发展的内生动力。三是通过市场化、科学化、专业化的配置来调整和改善生产关系和生产要素,从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。四是将常态化压减工作与业绩考核相结合,坚持鲜明的业绩导向,推动企业发展要素向高质量方向流动。

改革实践表明,压减工作做实做细了,企业管理能力随之提升增强。健康科学的管理体系,助推央企提质增效。

据统计,自压减工作开展以来,中央企业累计减少人工成本350亿元,减少管理费用298亿元,全员劳动生产率由44.6万元增加到59.3万元,提升比例超过30%。

同样着眼管理提升实现瘦身健体,央企参股经营投资管理被摆在了改革的突出位置。

“国有资本以参股形式投入到企业,不同程度出现了跑冒滴漏,只投不管现象。”翁杰明表示,“加强央企参股管理既有利于推进混合所有制健康发展,也有利于提升国有资本运营效率。”

以强化参股投资管理为主要方向,“国投经验”值得借鉴。

在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试点改革过程中,国投通过投资、经营双原则把控,量化、动态全级次评价以及横向联动、纵向贯通的矩阵式管理,形成了一套适合投资公司特点、涵盖“投、融、管、退”全生命周期的参股管理体系,实现了对各关键环节的有效管控,提升了参股质量,防范了投资风险,完善了“业务有进有退、企业优胜劣汰”的股权经营模式。

国投党组成员、副总经理阳晓辉表示,为加强参股项目投后管理,国投还制定了以投资回报为核心的经营指导原则,通过构建“一核二验看三年”的动态量化评价体系,从战略匹配度、投资回报能力、分红水平等维度构建量化模型,每年对全级次参股项目进行穿透式诊断排查,动态跟踪、着力提升参股项目的运营质量及效率。

改革不止于国投。2019年12月,国资委研究制定《关于中央企业加强参股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》,从规范参股投资、加强股权管理和强化监督问责等三个层面提出13条针对性措施。

按照国资委组织部署,各中央企业采取加快处置低效无效参股股权,强化国有股权管理,加强财务管控,严格字号等无形资产使用,加强制度建设等多项举措,已完成近3000个问题整改,改革取得积极成效。

下一步,国资委将持续深入推进中央企业强化参股管理,不断提升参股经营投资水平,提高国有资本配置效率,促进混合所有制经济健康发展,有效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,推进企业高质量发展。

聚焦主业进军世界一流

本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,国资央企无论是着眼于竞争力提升去除低效无效供给,或是提升资本配置效率加强完善管理体系,其根本出发点在于紧扣高质量发展主题,增强国有经济竞争力、创新力、控制力、影响力、抗风险能力。

以高质量发展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深化,前进方向随之明晰、聚焦。

“放眼全球,凡是能称得上世界一流的企业,主要是围绕主业和相关优势业务进行综合性配置。中央企业创建世界一流企业,一定要退出不具备竞争优势,缺乏发展潜力的业务领域。”翁杰明表示。

从优化国有资本布局结构角度来看,以整合重组等方式推动资源向优势企业、主业企业集中已经释放出巨大的改革效应。

如央企煤炭资源整合方面,2016年7月,国资委主导中国国新、中煤集团、诚通集团、国家能源集团出资组建中央企业煤炭资源整合平台,推动涉煤央企煤炭资源整合。

如剥离办社会职能,国资委推动全国国有企业办社会职能涉及的2430亿元资产转化为主业资产。经过整合,国药集团、通用技术集团、华润集团等3家中央企业现有医疗机构457个,床位数7万张,实现了医疗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专业化管理。

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,进一步加快非主业、非优势业务的“两非”剥离,抓好无效资产、低效资产的“两资”处置工作,成为新时期优化国有资本布局结构的重要抓手。

翁杰明表示,为进一步做好“两非两资”剥离处置工作,国资委将“因企施策、因业施策”,坚持市场化处置手段,发挥国有资本运营公司试点平台作用,推动这项工作在2021年取得突破性进展。(《国资报告》记者 王倩倩)
 

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:2021/09/23 16:07:57
网站地图